脱贫收官之“封丘战法”
时间:2020年11月03日 点击次数:35741
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东南隅。南边黄河环绕,与开封市兰考县隔河相望。封丘县共有耕地130万亩,黄河滩区面积逾40万亩。辖19个乡镇609个行政村,总人口83.8万。2014年以来,累计实现22612户8158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降至0.58%。2019年5月,封丘县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99.12%”的成绩顺利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2020年8月,全县137个贫困村及15329户贫困户高质量通过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封丘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准管用的“封丘战法”。仲秋季节,走进封丘,只见一个个扶贫产业充满活力,一项项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这里曾经贫瘠的土地富饶繁荣,曾经贫穷的家园和谐幸福。不言而喻,封丘县用强而有力的举措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滩区迁建带来幸福生活
三室两厅、一厨两卫的房子里,家具齐全,干净整洁。来到李学云家,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贫困户家庭。54岁的李学云有两个孩子,大女儿读研究生,二女儿上高中,属于因学致贫。现在,村里给她安排有公益性岗位,爱人跟着工程队干装修,生活虽然不太宽裕,但也安稳。
封丘县黄河滩区特色迁建小镇—封丘县李庄镇鸟瞰图
“搬迁前,我们家出了门就是黄河,端着饭碗可以在黄河边吃饭。那时候,村里交通条件很差,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出个门都困难。家里6间破瓦房,一下雨就漏水,周边根本没有啥产业,挣个钱难得很。”李学云居住的村子叫贵台村,2016年搬迁到李庄社区,前后生活的对比,让他感慨颇多,“没想到政府把我们安置得这么好,一开始我们还犹豫不决,现在让回去也不回去了。”
黄河流经封丘56公里,滩区面积逾40万亩,涉及5个乡镇45个村29238户10.06万人。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大战略,作为第一批试点,封丘县承担着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探索方法和模式的重大使命,成为全省滩区迁建的开路先锋。
“一开始,我们就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目标,按照‘先抓试点、统筹推进,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原则,坚持‘建设、宣传、扶贫、就业、拆迁、产业’六位一体,对4个迁建安置区进行了长远谋划。”新乡市政协副主席、封丘县委书记李晖说。
“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联户代表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全方位工作架构”,是封丘县迁建工作的一项宝贵经验。迁建工作中,封丘县把群众作为迁建主体,真正让群众当家作主。家庭推选真正的“当家人”作为户代表,户代表实名选举十联户代表,十联户代表选举百联户代表,联户代表选举产生迁建理事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联户代表全程参与人口认定、工程建设、质量监理、群众工作等各个环节,联户代表制度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最正确的集中”。迁建工作开展以来,封丘“无一户强拆,无一户上访”。
脱贫群众高兴地给养殖的鹅喂饲料
“集中一切优势力量,全面提升镇区功能,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在迁建工作中,封丘县坚持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生态建设“五规合一”,在新区规划修建了道路、医院、学校、公园、集贸市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4个现代化小城镇初具规模。此外,滩区迁建的工程建设、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土地流转等,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自主创业、灵活择业机会,直接带动1442户4439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与此同时,封丘县因地制宜,顺势盘活滩区土地资源,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彻底解决滩区10万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等历史性难题。
李晖介绍,作为第一、第二批试点,李庄镇10个村成功搬迁,封丘县为全省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滩区迁建之路。封丘滩区迁建工作多次被河南省委、新乡市委表彰,历任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多次给予高度评价。2017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封丘调研时,对黄河滩区迁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六养”模式破解脱贫养老难题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的生活向往,也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李庄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堪称一个典范。
宽敞的院落、漂亮的建筑,仅从外观看,这里就显得与众不同。走进室内,更让人由衷赞叹,数十位老人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或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打扑克,他们每个人衣着干净、精神饱满,神态悠闲。
照料中心负责人吴自学介绍,除了娱乐设施,这里还有餐厅和保健室等,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和健康服务。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边,77岁的保健医生梁如峰正和另外两位老人下象棋,他们都是李庄镇村民。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在这里,我们老年人真正拥有了幸福感、安全感和快乐感。”梁如峰开心地说。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封丘县“六养”模式中的一个。封丘县副县长景胜海说:“啃下特困人员脱贫、养老这块硬骨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为此,封丘县探索推广了‘亲情认养、居村联养、服务站托养、乡镇敬老院供养、集中托养、定点医院疗养’的‘六养’模式,集中破解特困人员脱贫、养老难题。”
日间照料中心属于“居村联养”模式,以村为单位,把全村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组织起来,有专职爱心人士负责老人们的一日三餐,有专门的娱乐场所供老人们休闲娱乐。
“亲情认养”是对那些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愿意继续居家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动员其近亲属认养,由乡村两级负责监督,确保认养对象衣食无忧,住房、医疗有保障。
“服务站托养”是对那些不愿意进敬老院或托养中心,又无亲属认养的,依托社会托养机构,以一个村或几个临近村为单位建一个托养服务站,招聘适量的护理人员负责分散托养对象的衣食起居和就医问诊。
封丘县还通过奖励政策鼓励乡镇卫生院接收失能、半失能人员入住,依托“封丘县福利中心”对痴呆憨傻和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集中托养,依托封丘县精神医院对精神残疾人员集中救治。
救助基金筑牢致贫返贫防线
王村乡岳占村刘姓村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脱贫不够稳定,2020年在石家庄红十字无极智魁医院住院治疗,医疗总费用132248.51元,各项报销后,剩余自费费用78369.69元。由于自费费用高,申请“一事一议”救助,会议决定一次性救助2万元。
这是封丘县防贫基金一份“一事一议”会议纪要,该纪要详细记录了9名贫困户医疗费用的报销情况。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一个重大阻碍。封丘县设立的防贫救助基金,正是防止群众致贫返贫的坚固防线。
封丘县陈桥镇毋寺村种植的石榴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景胜海介绍,封丘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50万元用于防贫救助,实施扶贫防贫救助基金兜底,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目标,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基金使用对象主要为非贫困低收入户(边缘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脱贫监测户)。但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但致贫风险较高的农户和非贫困户中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家庭,以及遭受自然灾害造成收入骤减和家庭突遭重大变故等造成支出骤增等情况的非建档立卡户也纳入防贫救助范围。此外,那些已脱贫但脱贫成效不稳定、持续稳定增收能力不强的农户也为基金使用对象。
2020年以来,封丘县救助困难群众200人,发放防贫救助基金90.6万元。同时,还通过社会捐赠资金救助非贫困户161人,发放救助金157.02万元。
政府奖励激发热情干劲
“在产业上,我们培育了不少‘星星’,下一步要培养更多的‘月亮’和‘太阳’。”采访中,封丘县扶贫办主任刘长山形象地打比喻。在封丘,大小扶贫产业遍布每个乡村,名副其实的“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封丘县曹岗乡青龙湖
河南亿德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位于封丘县李庄镇铜瓦厢产业园区,是一家集研发、设计、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汽车配件生产公司,产品占中国汽车配件市场同类产品的30%,同时远销海外市场。该公司的运作模式为:政府投资建设厂房,企业承租自主经营,通过就业带贫、奖励带贫、金融带贫、电商带贫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企业现有员工500余名,其中贫困户79名。
相比这家汽车配件公司,主要生产一次性纯棉内裤与月子牙刷的河南舒适用品有限公司规模要小一些,但发展潜力和势头毫不逊色,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带贫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公司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主要为女工,在全县建了6个扶贫车间,安置就业6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180人。
在陈桥镇毋寺村,村民种植的石榴成了村民热议的对象。“我们家1亩7分地摘了82箱,卖了1万多元钱,我越想越高兴,明年继续种。”贫困户魏作信高兴得合不拢嘴。“通过消费扶贫,我们单位将村民种植的石榴全部收购。昨天运走了473箱,加上前两天运走的,一共697箱。”新乡市卫健委驻村第一书记耿岚介绍说,“接下来,我们要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打造品牌闯市场。”
俗话说:“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为了鼓励贫困群众在自身能力允许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封丘县专门优化奖励政策,拿出6000万元专项资金。
为让更多贫困户在政策中受益,对搞特色种植、养殖的群众不再只按规模奖补,哪怕种一棵、养一只也奖补,有能力连片种植或规模养殖另行奖励;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就业,积极搭建就业平台,降低务工奖补门槛,同步对扶贫企业奖励,并突破以往项目实施中的条条框框,树立“只要你干、政府就奖”的导向,让群众“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
刘长山介绍,通过以上政府奖励带动、志智双扶带动、致富能人带动、党建引领带动、兜底保障带动,封丘县强产业、促就业、保增收,最终实现了把“有劳动能力的扶起来、弱半劳动力的带起来、无劳动能力的保起来”的目标。(文章原载于《农村农业农民》杂志2020.11A 总第543期)